5月16日上午,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会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指导,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承办,以"社科赋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校行企多方智慧,共同探索高职院校社科研究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无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明新,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晓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斌,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范从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蒋伏心,我校党委书记张国华、校长华裕良,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企业、园区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主持。

政校行企协同,共促社科应用创新
张新科在讲话中明确了联合体建设的战略定位,是高职院校综合研究重要平台,是校地融合发展关键纽带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载体。他从把握“四个维度”,聚焦“三大领域”,强化“四个回归” 三个角度提出了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联合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他强调,联合体建设要根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突出"应用型、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真正成为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新科讲话
朱晓峰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成立的祝贺,并强调无锡高新区高度重视社科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长期保持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合作共建,从最初的新型智库——无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到今天新成立的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都为高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高新区将以联合体建设为契机,深化"四链融合",重点破解产业链升级、绿色转型等关键问题,为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和实践方案。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晓峰致辞
张国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扎根国家级高新区的高职院校,无锡科院创新打造“四院融通”服务体系,累计培养4万名产业人才,其中近半数留锡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新成立的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将构建"政-联-校-企"协同机制,重点开展园区发展研究、企业服务和试点示范创建,打造长三角特色新型智库。学校将以联合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科院方案"。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华致辞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主持会议
签约授聘仪式,凝聚智库力量
会上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联合体联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江苏民营经济统战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无锡国家软件园、无锡高新区创业投资促进会、柒一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共同签约。

无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明新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斌,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范从来教授,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蒋伏心教授颁发专家聘书。我校校长华裕良为来自高校和园区的研究员卢勇、郑江伟、吴琪、黄娇娇、蒋漱清、王岳龙六位研究员颁发聘书。未来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成员们将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政策咨询和产业服务。

无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明新为特聘专家颁布聘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华裕良为特聘研究员颁布聘书
经验互鉴共享,共商发展路径
会上,联合体成员单位就建设经验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交流分享。我校科技处处长华冬芳教授介绍了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近三年来,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紧贴园区发展需要,重点围绕重大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展开展研究,累计完成政府委托课题39项,研究经费超500万元,成果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和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扎根区域、服务发展的使命担当。

此外,江苏民营经济统战研究社会创新联合体、江苏大运河文旅融合协同创新联合体、新时代基层党建与区域治理协同创新联合体、江苏现代商贸人才培养联合体代表交流了各联合体在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区优势构建的创新发展之路与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落地,这不仅彰显了科院在社科应用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取得的新突破,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江苏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联合体将充分发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为推动无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更多的"科院智慧”和“智库方案”。